力贻苹

单纯饮食控制和锻炼未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通用名】 格列美脲
【商品名】 力贻苹
【英文名】 Glimepiride
【药理毒理】
本品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4的蛋白质)结合,此受体与ATP敏感的K+(KATP)通道相耦连,促使KATP通道关闭,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Ga2+内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近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磺酰脲煤药物与KATP的亲和力不同.其顺序为:优降糖=格列美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此外,格列美脲还可以通过非胰岛素依赖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这可能是葡萄糖转运因子1,4两种蛋白质表达作用增加所致.由于格列美脲对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弱于格列波脲、格列齐特及格列吡嗪.故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亦很少.
【临床评价】
在一项为期14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给予患者(n=304)安慰剂及本品1,4或8mg,qd,结果1,4及8mg格列美脲组分别降低空腹血糖(FPG)2.4,3.9和4.1mmol·L-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分别降低1.2%,1.8%和1.9%;餐后2h血糖(PPG)分别降低3.5,5.1和5.2mmol·L-1.本品最小有效剂量1mg,对FPG,HbA1C和PPG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Rosenstock等[1]给予4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格列美脲(8mg qd,4mg bid,16mg qd,8mg bid)治疗.结果表明,剂量8与16mg或服药次数qd与bid之间,血糖变化无明显差异.服用格列美脲8mg qd,即可达到最大疗效.
在另一项有249例单纯节食无法控制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的剂量调整试验中,前10周,给予格列美脲1~8mg·d-1,以后的12周以各自的最佳剂量维持治疗.结果表明,格列美脲使FPG降低460mg·L-1,HbA1C降低1.4%,PPG降低720mg·L-1,优于安慰剂.
在Dill等[2]所作的一项1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比较试验中,格列美脲组的受试者用药1~16mg·d-1,格列波脲组用药1.25~20mg·d-1.经过调整后,格列美脲维持平均为(12.4±3.5)mg·d-1,格列波脲组为(15.0±4.1)mg·d-1.结果表明,格列波脲和格列波脲降低FPG和HbA1C的作用是相似的.但格列美脲引起的低血糖比格列波脲少.服用格列美脲1~8mg qd即可产生与服用较高剂量格列波脲(2.5~20mg)相等的代谢控制作用.
另一顶试验对格列美脲及格列剂特进行了比较,对229名患者持续进行14周的治疗.结果格列美脲组平均HbA1C变化为从基线起降低0.02%,格列齐特组则为0.03%.此项试验还表明,1mg格列美脲可产生与80mg格列齐特相当的疗效.
【药代动力学】
12名健康成年男子单次口服1mg格列美脲,可完全吸收,T max 为(2.7±1.4)h,C max 为(88±21)ng·mL-1.AUC在剂量1~8mg范围呈线性增长.多次服用4或8mg本品未发现蓄积.本品蛋白结合率大于99.5%,分布容积为8.8L.
本品主要由肝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羟甲基乙羧衍生物.其羟化物由CYP2C9形成,并具有药理活性.主要从尿排汇,单次口服1~8mg后,总清除率(CL/F)为2.7~3.2L·h-1.
【适应症】
单纯饮食控制和锻炼未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
初始剂量为1mg,qd,早餐含服最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每1~2周按1,2,3,4,6mg递增,个别患者最大剂量可用至8mg.
用量一般应视血糖水平而定,应使用获得血糖满意控制的最小剂量.根据定期血糖、尿糖监测结果确定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监测血糖、尿糖还有助确定该药是否出现原发或继发失效.
初始剂量及剂量调整 :初始剂量为1 mg,一天一次.若需要,可以增加每天的剂量.建议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剂量,如:每1-2个星期按以下步骤增加剂量:1 mg-2 mg-3 mg-4 mg-6 mg,仅个别病人需用至8 mg.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的病人,一般每天剂量为1-4 mg,仅少数病人每天剂量大于6 mg.
服药时间 :根据病人的生活方式确定其服药时间.一般一天一次顿服即可,建议于早餐之前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之前服用.尤其注意,服药后不要忘记进餐.
后续剂量调整 :随着糖尿病症状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本药的需要量也应逐渐减少,为避免低血糖发生,应及时减少药量,甚至停用.本药的治疗一般需长期进行.
从其他口服降糖药改为本药 :本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没有确切的剂量关系.当用本药代替其它口服降糖药时,建议起始剂量为每天1 mg,即使正在使用最大剂量的其它口服降糖药时也应如此.本药剂量的增加应该遵照上述“初始剂量及剂量调整方法的要求去做.考虑到以前降糖药的效力及持续作用时间,需要中断一下治疗,以避免药物累加作用而引起低血糖.
【不良反应】
对4200例患者观察表明,本品耐受性良好.低血糖发生率为0.9%~1.7%,其他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眩晕(1.7%)、无力(1.6%)、头痛(1.5%)及恶心(1.1%).罕见的如呕吐、腹痛、腹泻和皮肤过敏瓜发生率<1%.
低血糖:由于本药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引起低血糖(有时可致低血糖持续时间延长).低血糖可能引起的症状有:头疼、极度饥饿感、恶心、呕吐无力、嗜睡、睡眠障碍、烦躁不安、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性和警觉性受到损害、抑郁、意识模糊、讲话语无伦次、失语症、视力障碍、震颤、轻瘫、感觉紊乱、头晕、无助感、失去自我控制、谵妄、脑性惊厥、嗜睡及丧失知觉,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浅及心动过缓.另外,还可出现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如:大汗、皮肤潮湿、焦虑、心动过速、高血压、心悸、心绞痛和心律不齐,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可表现为中风发作.当低血糖控制以后,上述低血糖症状几乎全部消失.
眼:尤其是在治疗开始阶段,由于血糖的改变,可能对视力产生暂时性影响.
消化系统:偶见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压迫感或上腹部涨满感、腹痛、腹泻.极个别病例可出现肝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如胆汁郁积和黄疸)及肝炎,可能导致肝功衰竭.
血液:可能出现严重的血象改变:罕见有血小板减少症、极个别病例可发展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或红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和全血细胞减少(由于骨髓抑制引起的).
其他不良反应:偶见有过敏或假性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皮疹,这些轻微的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有时发展为休克.极个别病例可出现
下列症状:过敏性脉管炎、皮肤光过敏和血钠降低.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低血糖、血象的某些改变、严重的过敏或假性过敏反应、肝功衰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者,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透析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治疗最初几周内,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性可能增大,需仔细观察,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妊娠期病人应换成使用胰岛素.对计划怀孕的病人,建议换用胰岛素治疗.
若发生服药差错,如漏服一次药量,不可于下次服药时以大剂量来纠正.当病人的体重或病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或出现其它情况,导致病人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时应考虑调整剂量.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最佳的血糖控制,坚持正确饮食、规律而有效的体育锻炼、必要时,实施减肥,与规律服用本药治疗同样重要.
血糖未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临床征象是:尿频加剧、口渴加重、口干和皮肤干燥.在治疗的最初几周内,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性可能增加,需要给予特别观察.
导致低血糖的因素包括: 不愿或者无能力合作(多见于老年患者) ; 营养不良, 饮食无规律或未及时进餐 ; 体力消耗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不平衡 ; 饮食改变 ; 饮用酒精,特别是在未及时进餐的情况下 ; 肾功能损害 ;肝功严重受损 ; 过量服用 ;某些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内分泌系统出现失代偿性的紊乱或低血糖的反向调节 (例如一些甲状腺功能紊乱和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与其它某些药物合用.如果病人有这些导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存在,就应调整本药的剂量或整个治疗方案,病人在治疗中患了其它疾病或者改变了生活方式时,也应调整治疗.这些反映机体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作用的低血糖症状在以下情况时会减弱或缺乏,如:低血糖缓慢发生时(尤其老年病人),以及有自主神经病变或同时服用 b -阻滞剂、氯压定、利血平、胍乙啶或其他抗交感神经药物的病人.
治疗低血糖的方法是立即摄入碳水化合物而获迅速控制(葡萄糖或蔗糖,如糖块、含糖的果汁或加糖的茶),为此,病人应该随身携带至少20克葡萄糖.人工甜味剂对治疗低血糖无效.从其他的磺脲类药物获知,尽管开始能成功地控制低血糖,但低血糖仍会再次出现,所以仍需对病人密切观察.严重的低血糖需要紧急治疗及医生的随访,某些情况下,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在一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如创伤、手术、发热感染),血糖的控制恶化,此时,需要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应用本药治疗期间,必须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另外,建议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可能导致警觉性和反应性下降,特别是在更改治疗方法的前后或没有按时服用亚莫利的时候,很可能会影响驾车或操纵机器.
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 妊娠期不能服用本药,应换成使用胰岛素.为了防止本药可能自乳汁吸收伤害婴儿,哺乳妇女不要服用本药,需改为胰岛素治疗或停止哺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其他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同服时,由于与血清蛋白竞争性结合而使本品的AUC和C max 分别降低34%和4%,但不改变血浆中葡萄糖和C肽的浓度.普萘洛尔可使本品的C max ,AUC和T 1/2 分别显著增加23%,22%和15%,并使CL/F减少18%.与ACE抑制剂同服时,可能增强本品的降糖效果.
当与下列具有增强降血糖作用的某个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发生,例如:胰岛素、其他降糖药、ACE抑制剂、别嘌呤醇、具合成代谢的类固醇及男性性激素、氯霉素、香豆素衍生物、环磷酰胺、双异丙吡胺、氟苯丙胺、苯吡胺醇、纤维素衍生物、氟苯氧丙胺、胍乙啶、异环磷酰胺、MAO抑制剂、环氯苯咪唑、对氨水杨酸、己酮可可碱(胃肠外高剂量)、保泰松、炎爽痛、羟基保泰松、丙磺舒、喹诺酮类、水杨酸、苯磺唑酮、磺胺类、四环素族、三乙氯喹、氯乙环磷酰胺.
当与下列具有减弱降血糖作用的某个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引起高血糖,例如:乙酰唑胺、巴比妥类、皮质类固醇、氯甲苯噻嗪、利尿药、肾上腺素和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高血糖素、轻泻药(长期使用时)、烟酸(高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吩噻嗪、苯妥英、利福平、甲状腺激素.H2受体拮抗剂、氯压定和利血平可能会增强或减弱降血糖作用.b-阻滞剂可降低糖耐量,可导致糖尿病病人代谢控制恶化.另外,b-阻滞剂还可使病人容易出现低血糖(由于使反向调节作用受损).在抗交感神经药物如b-阻滞剂、氯压定、胍乙啶和利血平的作用下,对低血糖的肾上腺素反向调节作用可能会减弱或缺乏.无法预料急性和慢性饮酒对亚莫利的降血糖作用是增强还是减弱.香豆素衍生物的作用可能是增强或减弱.
【商品名】 力贻苹
【英文名】 Glimepiride
【药理毒理】
本品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4的蛋白质)结合,此受体与ATP敏感的K+(KATP)通道相耦连,促使KATP通道关闭,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Ga2+内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近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磺酰脲煤药物与KATP的亲和力不同.其顺序为:优降糖=格列美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此外,格列美脲还可以通过非胰岛素依赖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这可能是葡萄糖转运因子1,4两种蛋白质表达作用增加所致.由于格列美脲对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弱于格列波脲、格列齐特及格列吡嗪.故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亦很少.
【临床评价】
在一项为期14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给予患者(n=304)安慰剂及本品1,4或8mg,qd,结果1,4及8mg格列美脲组分别降低空腹血糖(FPG)2.4,3.9和4.1mmol·L-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分别降低1.2%,1.8%和1.9%;餐后2h血糖(PPG)分别降低3.5,5.1和5.2mmol·L-1.本品最小有效剂量1mg,对FPG,HbA1C和PPG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Rosenstock等[1]给予4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格列美脲(8mg qd,4mg bid,16mg qd,8mg bid)治疗.结果表明,剂量8与16mg或服药次数qd与bid之间,血糖变化无明显差异.服用格列美脲8mg qd,即可达到最大疗效.
在另一项有249例单纯节食无法控制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的剂量调整试验中,前10周,给予格列美脲1~8mg·d-1,以后的12周以各自的最佳剂量维持治疗.结果表明,格列美脲使FPG降低460mg·L-1,HbA1C降低1.4%,PPG降低720mg·L-1,优于安慰剂.
在Dill等[2]所作的一项1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比较试验中,格列美脲组的受试者用药1~16mg·d-1,格列波脲组用药1.25~20mg·d-1.经过调整后,格列美脲维持平均为(12.4±3.5)mg·d-1,格列波脲组为(15.0±4.1)mg·d-1.结果表明,格列波脲和格列波脲降低FPG和HbA1C的作用是相似的.但格列美脲引起的低血糖比格列波脲少.服用格列美脲1~8mg qd即可产生与服用较高剂量格列波脲(2.5~20mg)相等的代谢控制作用.
另一顶试验对格列美脲及格列剂特进行了比较,对229名患者持续进行14周的治疗.结果格列美脲组平均HbA1C变化为从基线起降低0.02%,格列齐特组则为0.03%.此项试验还表明,1mg格列美脲可产生与80mg格列齐特相当的疗效.
【药代动力学】
12名健康成年男子单次口服1mg格列美脲,可完全吸收,T max 为(2.7±1.4)h,C max 为(88±21)ng·mL-1.AUC在剂量1~8mg范围呈线性增长.多次服用4或8mg本品未发现蓄积.本品蛋白结合率大于99.5%,分布容积为8.8L.
本品主要由肝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羟甲基乙羧衍生物.其羟化物由CYP2C9形成,并具有药理活性.主要从尿排汇,单次口服1~8mg后,总清除率(CL/F)为2.7~3.2L·h-1.
【适应症】
单纯饮食控制和锻炼未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
初始剂量为1mg,qd,早餐含服最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每1~2周按1,2,3,4,6mg递增,个别患者最大剂量可用至8mg.
用量一般应视血糖水平而定,应使用获得血糖满意控制的最小剂量.根据定期血糖、尿糖监测结果确定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监测血糖、尿糖还有助确定该药是否出现原发或继发失效.
初始剂量及剂量调整 :初始剂量为1 mg,一天一次.若需要,可以增加每天的剂量.建议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剂量,如:每1-2个星期按以下步骤增加剂量:1 mg-2 mg-3 mg-4 mg-6 mg,仅个别病人需用至8 mg.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的病人,一般每天剂量为1-4 mg,仅少数病人每天剂量大于6 mg.
服药时间 :根据病人的生活方式确定其服药时间.一般一天一次顿服即可,建议于早餐之前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之前服用.尤其注意,服药后不要忘记进餐.
后续剂量调整 :随着糖尿病症状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本药的需要量也应逐渐减少,为避免低血糖发生,应及时减少药量,甚至停用.本药的治疗一般需长期进行.
从其他口服降糖药改为本药 :本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没有确切的剂量关系.当用本药代替其它口服降糖药时,建议起始剂量为每天1 mg,即使正在使用最大剂量的其它口服降糖药时也应如此.本药剂量的增加应该遵照上述“初始剂量及剂量调整方法的要求去做.考虑到以前降糖药的效力及持续作用时间,需要中断一下治疗,以避免药物累加作用而引起低血糖.
【不良反应】
对4200例患者观察表明,本品耐受性良好.低血糖发生率为0.9%~1.7%,其他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眩晕(1.7%)、无力(1.6%)、头痛(1.5%)及恶心(1.1%).罕见的如呕吐、腹痛、腹泻和皮肤过敏瓜发生率<1%.
低血糖:由于本药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引起低血糖(有时可致低血糖持续时间延长).低血糖可能引起的症状有:头疼、极度饥饿感、恶心、呕吐无力、嗜睡、睡眠障碍、烦躁不安、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性和警觉性受到损害、抑郁、意识模糊、讲话语无伦次、失语症、视力障碍、震颤、轻瘫、感觉紊乱、头晕、无助感、失去自我控制、谵妄、脑性惊厥、嗜睡及丧失知觉,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浅及心动过缓.另外,还可出现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如:大汗、皮肤潮湿、焦虑、心动过速、高血压、心悸、心绞痛和心律不齐,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可表现为中风发作.当低血糖控制以后,上述低血糖症状几乎全部消失.
眼:尤其是在治疗开始阶段,由于血糖的改变,可能对视力产生暂时性影响.
消化系统:偶见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压迫感或上腹部涨满感、腹痛、腹泻.极个别病例可出现肝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如胆汁郁积和黄疸)及肝炎,可能导致肝功衰竭.
血液:可能出现严重的血象改变:罕见有血小板减少症、极个别病例可发展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或红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和全血细胞减少(由于骨髓抑制引起的).
其他不良反应:偶见有过敏或假性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皮疹,这些轻微的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有时发展为休克.极个别病例可出现
下列症状:过敏性脉管炎、皮肤光过敏和血钠降低.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低血糖、血象的某些改变、严重的过敏或假性过敏反应、肝功衰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者,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透析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治疗最初几周内,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性可能增大,需仔细观察,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妊娠期病人应换成使用胰岛素.对计划怀孕的病人,建议换用胰岛素治疗.
若发生服药差错,如漏服一次药量,不可于下次服药时以大剂量来纠正.当病人的体重或病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或出现其它情况,导致病人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时应考虑调整剂量.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最佳的血糖控制,坚持正确饮食、规律而有效的体育锻炼、必要时,实施减肥,与规律服用本药治疗同样重要.
血糖未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临床征象是:尿频加剧、口渴加重、口干和皮肤干燥.在治疗的最初几周内,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性可能增加,需要给予特别观察.
导致低血糖的因素包括: 不愿或者无能力合作(多见于老年患者) ; 营养不良, 饮食无规律或未及时进餐 ; 体力消耗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不平衡 ; 饮食改变 ; 饮用酒精,特别是在未及时进餐的情况下 ; 肾功能损害 ;肝功严重受损 ; 过量服用 ;某些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内分泌系统出现失代偿性的紊乱或低血糖的反向调节 (例如一些甲状腺功能紊乱和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与其它某些药物合用.如果病人有这些导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存在,就应调整本药的剂量或整个治疗方案,病人在治疗中患了其它疾病或者改变了生活方式时,也应调整治疗.这些反映机体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作用的低血糖症状在以下情况时会减弱或缺乏,如:低血糖缓慢发生时(尤其老年病人),以及有自主神经病变或同时服用 b -阻滞剂、氯压定、利血平、胍乙啶或其他抗交感神经药物的病人.
治疗低血糖的方法是立即摄入碳水化合物而获迅速控制(葡萄糖或蔗糖,如糖块、含糖的果汁或加糖的茶),为此,病人应该随身携带至少20克葡萄糖.人工甜味剂对治疗低血糖无效.从其他的磺脲类药物获知,尽管开始能成功地控制低血糖,但低血糖仍会再次出现,所以仍需对病人密切观察.严重的低血糖需要紧急治疗及医生的随访,某些情况下,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在一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如创伤、手术、发热感染),血糖的控制恶化,此时,需要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应用本药治疗期间,必须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另外,建议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可能导致警觉性和反应性下降,特别是在更改治疗方法的前后或没有按时服用亚莫利的时候,很可能会影响驾车或操纵机器.
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 妊娠期不能服用本药,应换成使用胰岛素.为了防止本药可能自乳汁吸收伤害婴儿,哺乳妇女不要服用本药,需改为胰岛素治疗或停止哺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其他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同服时,由于与血清蛋白竞争性结合而使本品的AUC和C max 分别降低34%和4%,但不改变血浆中葡萄糖和C肽的浓度.普萘洛尔可使本品的C max ,AUC和T 1/2 分别显著增加23%,22%和15%,并使CL/F减少18%.与ACE抑制剂同服时,可能增强本品的降糖效果.
当与下列具有增强降血糖作用的某个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发生,例如:胰岛素、其他降糖药、ACE抑制剂、别嘌呤醇、具合成代谢的类固醇及男性性激素、氯霉素、香豆素衍生物、环磷酰胺、双异丙吡胺、氟苯丙胺、苯吡胺醇、纤维素衍生物、氟苯氧丙胺、胍乙啶、异环磷酰胺、MAO抑制剂、环氯苯咪唑、对氨水杨酸、己酮可可碱(胃肠外高剂量)、保泰松、炎爽痛、羟基保泰松、丙磺舒、喹诺酮类、水杨酸、苯磺唑酮、磺胺类、四环素族、三乙氯喹、氯乙环磷酰胺.
当与下列具有减弱降血糖作用的某个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引起高血糖,例如:乙酰唑胺、巴比妥类、皮质类固醇、氯甲苯噻嗪、利尿药、肾上腺素和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高血糖素、轻泻药(长期使用时)、烟酸(高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吩噻嗪、苯妥英、利福平、甲状腺激素.H2受体拮抗剂、氯压定和利血平可能会增强或减弱降血糖作用.b-阻滞剂可降低糖耐量,可导致糖尿病病人代谢控制恶化.另外,b-阻滞剂还可使病人容易出现低血糖(由于使反向调节作用受损).在抗交感神经药物如b-阻滞剂、氯压定、胍乙啶和利血平的作用下,对低血糖的肾上腺素反向调节作用可能会减弱或缺乏.无法预料急性和慢性饮酒对亚莫利的降血糖作用是增强还是减弱.香豆素衍生物的作用可能是增强或减弱.
有长期合作的决心;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信心; 完善的销售网络; 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具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
及时提供货源,确保全国范围内2~10天内到货; 实行区域独家代理,确保运作者权益; 提供合理的运作空间,确保投入与收益成正比; 企业会持续稳定给予代理商做全面服务工作; 完成任务年终返点; 提供合法的经营手续;
欢迎您的加入。
公司名称 | 千虹医药 |
联 系 人 | 千虹医药 |
手机 | 13381365278 |
电话 | 010-56228779 |
QQ号 | 3184242786 |
公司网址 | http://www.qhmed.com/ |
3184242786@qq.com |